
预防心理疾病心得,预防心理疾病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预防心理疾病心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预防心理疾病心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才能克服心里的恐惧?胆小,紧张,害怕争吵怎么办?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提出的问题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你并不孤单。
克服心理恐惧或者叫畏难情绪要向内找到原因,再从外部找到工具,从小事做起慢慢改变。
1、找到原因
首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拿出纸笔和一张白纸,把自己恐惧害怕时的感受记录下来,看看你到底害怕什么,是对人还是对事。
比如害怕失败而恐惧,或者害怕别人的拒绝而恐惧等等。
不要想如何解决,而是要接受自己,不管如何,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改变。
2、从小事做起慢慢改变
找到原因之后需要找到外部的工具帮助你慢慢开始改变,我建议从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开始改变,比如男生可以做俯卧撑,第一天做一个,之后每天多做一个就可以;女生可以每天做一个仰卧起坐,因为调节身体可以影响情绪,如果身体变好了,情绪一定会变好。
我还联系把每天的改变记录下来,不管有多小,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一段时间后恐惧害怕的情绪自然就减少了,自信也回来了。
恐惧就是害怕失去,害怕面对,总是将坏的结果放大。
焦虑恐惧的人,总是对于生活中的极小概率***,惴惴不安,总是担心,如果发生了怎么办?总是害怕万一出现了怎么办?他要求的是生活的绝对安全和保证,但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变化,我们需要回归常识,面对生活。当你勇于和敢于面对最坏的结果的时候,自动思维和消极情绪,就再也影响不了你。你的恐惧和不安就会减轻许多。
有恐惧心理的人,一般胆小,自卑。不敢表现也不胆面对。总是怕这怕那,不敢行动。
解决恐惧的方法有:
1、面对恐惧。越恐惧的事,越去面对。
2、少想多做。将问题逐一解决,解决了就不存在了,也不恐惧了。觉得不过如此,没有想像的那样恐惧,也增加了自信心,增强了面对恐惧的勇气。
想要克服恐惧,我们先来对恐惧有一些了解。当一个婴儿才出生的时候,大脑主要起作用的功能区是原始区,这是意识层面的功能,逻辑、分析,决定和意志力还没有发展出来,也没有发展出批判、分析等抑制过程,他们所使用的是一种更为原始的机制来表达他们的需要,这时婴儿的心理还处于原始的状态,这种心理原始区的运作机制是战斗和逃跑反应,随着孩子的成长,抑制过程才得以发展。
婴儿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呢?除了两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害怕跌落和噪音,所有其他知识都是通过定义和联系,最终产生反应来学习的。
大约8~10岁时,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联想和定义的内容,他们知道了一些事物是好的(正面的),一些事物是坏的(负面的)。
这些早期通过一系列正面和负面的联系,所建立的数据库成为现代记忆区,它是生活的初始剧本,是基于我们对已知的事物和***建立联系,进一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应,从而来区别好坏、喜恶、对错。孩子只是自然的通过定义联系反应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如果一个孩子童年所处的家庭是一个在不断吵架和时时面临离婚危机当中的家庭,这个孩子对家庭和婚姻的反应就会是负面的,长大以后就会无意识的害怕结婚和成立家庭,虽然尽管成立了家庭,也可能会按着初始剧本的设计演化为吵架和离婚的状态,除非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努力重新升级就有的模式。
或者是从小家长有太多的设限,比如说这不能干那不能做,感觉到很多事情都是危险的,家长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害怕面对未知,在潜意识里,未知的、不确定的就代表痛苦的,会产生担心、恐惧等情绪;当然,害怕失败的痛苦,也会有恐惧和担心的反应。
所以,了解自己是改变发生的开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预防心理疾病心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预防心理疾病心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14621.html发布于 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