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鳝鱼的疾病预防控制,野生鳝鱼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野生鳝鱼的疾病预防控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野生鳝鱼的疾病预防控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鳝病害防治技术?
一、水生植物防治
将有药用价值的水生植物放养或移植到鳗鱼池,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黄鳝池内养紫背浮萍,保持旺盛生长,可预防黄鳝发热病、“中暑”、“感冒”等。在鳗鱼池塘埂栽培辣蓼和菖蒲,可以预防赤皮病。
二、鲜草防治
将新鲜的草捆成几个小捆,浸泡在田埂、池内或网箱中,防止疾病。预防红皮病和肠炎病时,每50平方米的水面用炉火新鲜叶或嫩枝150-200克,扎成几捆,插入田埂自然腐烂,每次3-4天,连续2次。
三、中草药预防
1、捣碎嫩中草药,浸入黄鳝水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比如把2.5公斤的新鲜辣蓼捣烂,放入1立方米的黄鳝水中浸泡几天,就可以预防黄鳝腐烂的肠流感。将干燥的中药粉碎成粉末,冲水或直接均匀撒入黄鳝水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研碎五倍子,溶解热水后,整个池塘洒满,用量为每立方米的池水2-4克,可以预防黄鳝红皮病、疥疮病等。
2、用中草药预防疾病的最常见方法。将草药干燥品和新鲜品浓煎水小火,打开约5-10分钟,过滤渣冷却后洒入整个池塘,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每立方米的水体血100克、急解素100克、地锦草50克、叶下珠20克、苋菜35克、墨干莲100克、水小火浓煎、渣滓喷洒到整个池塘,可以预防鳗鱼尾病、肠炎、印刷病、水霉病等。用苦参煎剂(100克苦参加水煮2公斤后,用小火浓煎),每50平方米用苦参8-11克,每隔一天重复1次,连续3次,可预防打印病。
如何防治黄鳝的感冒病?
黄鳝感冒发烧应激反应的防治
黄鳝苗种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或者到达目的地后,如换水温差超过 3℃ ,就会引起感冒发烧;苗种投放网箱后,若遇天气骤变气温下降、落雨,又会导致黄鳝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肌肉僵直,口吐鲜血,上草,抽筋打转,继而死亡。死亡的黄鳝尸体沉入网箱底部,腐烂发臭,严重的影响黄鳝驯食,以致造成黄鳝久不开食,造成很大损失。
目前,黄鳝的这一疾病已成为制约网箱养鳝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也是养鳝渔民最为棘 手的难题。笔者通过多年接触网箱养鳝生产实际,逐步找到了解决 这一难题的良方。这就是使用植物抗毒C进行防治,其效果十分显著。植物 抗毒c为lO00mL的瓶装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有机营养酸、黄氏甲甙、抗细菌病毒因子等,能有效提高黄鳝免疫功能,抗毒、抗应激。对***引起的感冒有特效。同时也可以改良水质,净化环境。投种前1-2天,在池塘 网箱内外遍洒植物抗毒C,可有效预防感冒发烧病。用量为每亩 lm水深80一100mL;治疗感冒发烧病和应激反应用量为每亩1m水深150—200mL。稀释后箱内外遍洒,连续三天,可有效控制症状。然后再清除箱底腐烂黄鳝尸体及杂物,驯食工作即可继续进行。
防治方法: (1)在鳝池内混养少量泥鳅,吃掉残铒,并通过泥鳅上下游动,防止黄鳝相互缠绕。 (2)运输前先暂养,勤换水,将黄鳝体表泥沙及肠道内容物除净。气温23℃-30℃时,每隔6-8小时换水一次,或者每隔24小时向水中投放一次青霉素,每25升水放30万单位。 (3)向发病池内泼洒硫酸铜,每立方米水用药0.7克。 (4)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葱100克,食盐50克,桑叶15克,捣成汁均匀泼洒,每天2次,连用2-3天。 感冒病:换水时用水温过低的水,池水温度骤降,黄鳝一时不能适应,易感冒,严重时病鳝易死亡。预防黄鳝感冒,换水时不用水温过低的水源,防止池水温差过大。 患病原因: 在高密度养殖和长时间运输过程中,黄鳝体表分泌的黏液在水中聚积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可使水温骤升(有时高达50℃),水中的溶氧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野生鳝鱼的疾病预防控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野生鳝鱼的疾病预防控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24475.html发布于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