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预防心梗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心梗血管疾病的发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预防心梗血管疾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预防心梗血管疾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预防心肌梗死?
10多年前全球的一项研究表明,10个心肌梗死中,9个是可以预测的。这其中包括: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部肥胖、缺少蔬菜水果、少运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过量饮酒。
还有1个没有预测到,估计有这么几个因素:空气污染、遗传、晚睡、抑郁、悲观、性格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等。
八月份我们抢救了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几乎平均每天一个,其中两个死亡,5个心衰,22个还算比较平稳。
最大年龄84,最小年龄37岁,大部分都是50左右的人,很多家属和患者都有一个疑问,心肌梗死这么危重,能不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都是突发,如何才能预防?
其实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是能预防的,为什么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因为有些急性心肌梗死,就是之前没有任何预兆,甚至没有任何高危因素,就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急性心肌梗死很难预防,但这种心肌梗死只是极少数人。
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都有一些蛛丝马迹,甚至很明显的提醒,只是我们没有重视这种提醒,从而耽误了。据调查显示50%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心脏病,其中唯一的原因就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心前区疼痛才是心脏病,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一般来说预防心肌梗死有三道防线,做好这三道防线,大部分心肌梗死都能预防,我们调查过发生心肌梗死这些人,都是从来不按照这三道防线做的人。
第一道防线,健康生活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就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基础。
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就是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心血管,斑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才能预防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很多,比如遗传、年龄、性别、抽烟酗酒、久坐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压力大、熬夜等等。其中大部分可以控制的因素都是我们可以主动干预,可以改变的,但大部分心肌梗死的人,很少能把这些事情做好,甚至有的人得过一次心肌梗死,仍不能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
除了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还要注意发现三高,控制三高,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控制,或不严格控制,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加速血管狭窄。所以发现三高积极控制。
第二道防线,发现冠心病,正规治疗才是根本,正规治疗冠心病才能预防冠心病加重,预防血管狭窄加重,防止斑块破裂。很多人发现冠心病,不以为然,不能按照医生指导,规律服药,结果就会进展。冠心病的正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他汀,以及控制心率血压血脂血糖,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防止心肌梗死。他汀能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所以,一旦发现冠心病,要正规治疗,才能预防冠心病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上面我们说了很多人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都会有一定提醒,这个提醒就是心绞痛。
你好,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而ACS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所以,心肌梗死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实现的。
那么冠心病的控制原则如下:
(一)非药物干预
1.戒烟:
吸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降低药物的抗缺血作用,成倍增加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戒烟1年能降低再梗死风险和死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吸烟也算吸烟。
2.运动和控制体重:
患者出院前应作运动耐量评估,并制定个体化体力运动方案。对于所有病情稳定的患者,建议每日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步行走等),每周至少坚持5天。通过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于24kg/m2以下。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所有冠心病患者除有禁忌症者外,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mg-150mg/d)治疗,因存在禁忌症而不能应用阿司匹林者,可用氯吡格雷(75mg/d)替代。
心肌梗塞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四大致猝死性急症中位居首位,发生后患者的生命以分钟计算,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患者有可能瞬间心跳呼吸骤停,最终失去宝贵的生命。
心肌梗塞,顾名思义,其含义包括两方面,前半部分说明发病部位在心肌,这很重要,因为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成分,心脏要想保持其自身的泵血功能,必须要有健康而又有力的心肌,而心肌能够顺利工作的保证就是每时每刻能够获得充分的血液供应,如果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马上就会给人颜色看。心肌梗塞的后半部分含义就是梗塞,梗和塞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血管被东西堵塞住了,这些东西包括空气,羊水,油脂等,但最常见的是血管自身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以及上面附着的血栓,相当于血管内部长了疙瘩,疙瘩上面有凝固了血痂,血管自然就狭窄了,狭窄意味着血液不能顺利的通过,最终引起心肌坏死。说通了这件事情,那么预防就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主要有以下几点。
到了中年,没有糖尿病当自己得了糖尿病,没有高血压,当自己得了高血压
这一点对于家族中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人本身就消化不好,营养不良的人不适用,这里针对的是长期大鱼大肉,吃东西没有节制,已经出现了体重严重超重,很明显的发展下去肯定会生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到了中年,就应该当自己已经的了糖尿病,高血压,严格的按照上面这两种疾病的饮食要求去做,把体重控制下来,降低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性。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血管病变最常见的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最终共同的病理改变是引起小血管特别是小动脉的硬化,特别像冠状动脉这样长期高压力高血流血管,很[_a***_]受到血压高影响而损伤最终形成粥样斑块。
打呼噜不能不重视
常见到这样一类人,面色紫红,双眼微闭像是没睡醒,眼睛通常是红的,布满血丝,人体型肥胖脖子粗短常常脸和胸脯之间满是肥肉,没有脖子过渡,不用问都知道肯定夜间打呼噜像是地震,但是这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某些人打呼噜会突然没有声音,像是憋住了气,这种情况如果超过一定的次数就是病,叫做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综合征,别小看这个病,试想每天夜里每个30分钟被人按在水里1-2分钟是什么感觉,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这样,是长年累月的缺氧,研究表明该病是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意外最直接的发病因素,所以打呼噜不能不治,会出大毛病。
熬夜、劳累、紧张、吸烟四大金刚必须打倒
大家知道心脏主要靠夜间休息恢复能量,有人说心脏夜间不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心脏不能一刻停止跳动,但夜间心脏通常会降低跳动的频率,是收缩时间更短,舒张时间更长,心肌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人如果长期的熬夜不睡觉,心脏夜间休息的时间被剥夺,同时再加上劳累,紧张等加快心脏跳动的因素则心血管更加来不及修复白天的损伤,还有人会在熬夜劳累以及紧张的基础上吸烟,那更加是让心血管长期不能休养生息还同时被毒素毒害,最终引起心肌梗塞是再正常不过了。因此必须避免熬夜,劳累,紧张和吸烟,另外,酒最好也不要喝。
另外还有一些保健的生活常识,比如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经常锻炼身体,增强心脏功能,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就不一一在阐述了,总之,要想避免心肌梗塞就必须减少身体负荷,最重要的是减少糖分以及油脂的负荷,这样才能保持心脏健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预防心梗血管疾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预防心梗血管疾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25206.html发布于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