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鱼常见疾病及其预防,草鱼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鱼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鱼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养殖草鱼时,听说草鱼有“三烂”病,是哪三烂?怎么防治?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它生长快速,肉质极佳,加上草鱼可以利用野生青草为饲料,从而也能大大的降低养殖成本。因此,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欢。不过,草鱼养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病害较多,特别是我们常说的"草鱼三病"即"赤皮","肠炎","烂鳃"。对草鱼养殖的危害很大。当然,要预防和治疗这三种疾病,肯定就得先了解一下,这三种鱼病。
"肠炎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投喂饲料不均匀,不卫生,或者池塘清塘不彻底等因素,导致鱼被细菌感染而引发。其症状为,病鱼肠道可见发炎,充血,出现粉红色或者红色,甚至是紫色。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脓血溢出,或者流出***的粘液。在发病初期,病鱼离群,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对外界反应迟钝,敏感性差,最后不食而死。
"赤皮病"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感染细菌所致。患病鱼常表现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发炎,甚至出血,鱼体鳞片剥落,其中鱼体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鳍条之间组织常发生坏疽等。
烂鳃,肠炎,赤皮这三种疾病称为草鱼的“三烂”,也被行业人俗称“老三病”。这几种疾病往往是由于细菌***染引起的,属于常见病,容易防治,但往往由于人们在养殖的时候不仔细,没引起重视,导致草鱼长时间处于病态。这对草鱼的健康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往往引起减产。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草鱼“三烂病”的症状
1.烂鳃病:由细菌引起的烂鳃症状,鰓丝的边缘呈腐烂状并往往沾带淤泥,鰓盖会破裂开天窗;
2.肠炎病:解剖看到肠壁局部有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红肿;后期腹腔内积有淡***腹水。
3.赤皮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鱼鳍充血,尾部发烂。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
引起的原因:养殖鱼塘的水质卫生条件差,没有及时换水和消毒引起的。特别是在刚越冬过来的鱼类体质较弱,易被感染。到开春了,水温上升,水体中寄生虫,细菌大量繁殖,直接引起烂鳃和赤皮病。而且在水体温暖之后,鱼的活动量增大,***食增加,粪便、残饵较多,易引起水质变坏。 然后在5-6月,春夏季草鱼投喂青饲料较多,易患肠炎病。
怎么预防和治疗草鱼“三烂病”
预防:做好池塘环卫工作,保持良好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合理混养,控制好饲养密度和投饵频率与投饵量;长期拌料内服胆汁酸,调理肝胆功能,修复肝胆损伤,预防肝胆综合症。
治疗:首先要控制好前期饲料的投喂,不可投多、投猛,然后需要外用消毒剂杀灭水体病原菌;当池塘中80%的草鱼能正常摄食后可以开始拌药饵投喂,内服抗菌消炎药物,提高鱼体抗病力,配合保肝产品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失。具体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含量10%)+胆汁酸(600g/t)+复合多维,一日两次,连用3-5天。
草鱼常见的疾病有烂鳃、肠炎、赤皮,俗称草鱼的“老三烂”,某些草鱼养殖地区“老三烂”却久治不愈,只有将水质调控与药物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治愈草鱼“老三烂”。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解答
草鱼常见的疾病有烂鳃、肠炎、赤皮俗称草鱼的“老三烂”,这三种疾病均是细菌感染所致。某些草鱼养殖地区这三种疾病频频发生久治不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三烂”又该如何防治呢?
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久治不愈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病例及发病过程
位于湖南省安乡县的一口36亩鱼池,一龄草鱼发生了烂鳃病、赤皮病后大量死亡;在多种灭菌药多次全池泼洒下和多种内服杀菌药反复投喂后仍然不能完全控制住病情,草鱼 (包括少量白鲢) 持续性死亡造成了50%以上的草鱼死亡。调查发现发病鱼池为一老塘口,2015年冬季进行了清淤。2016年放养规格在50~100克/尾的一龄草鱼种1872千克,约24900尾,同时搭养少量的白鲢、部分花鲢及500千克左右、规格为50克/尾的湘云鲫。2016年4月27日之后每天死亡草鱼十几尾到三十余尾;同时在池塘下风口能见到少数草鱼体色发黑、靠岸独游,有的表皮有出血腐烂现象。5月1日对草鱼病鱼样本进行了检测:大多数鳃丝腐烂严重并带有大量淤泥,有的个体同时表皮发红出血 (表皮下肌肉正常) ,少数个体肠道发红但并不严重。镜检鳃片鳃丝红肿严重,有的鳃丝红肿膨胀成球形,偶见少量指环虫,未见车轮虫、斜管虫等。水质检测pH在7.8左右,氨氮在1.0~1.2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在0.1毫克/升以下。结论是细菌性烂鳃病是导致草鱼死亡的主要病因,部分个体伴有细菌性皮肤出血病,极少数还有轻微的肠炎病。
二、治疗过程
5月1日全池遍洒8%含量的二氧化氯泡腾片,总用药量12千克 (水深计1.6米) ;2日全池泼洒过磷酸钙 (加水溶解) 150千克以降低池水氨氮含量。用药后草鱼死亡略有减少但一直没有停止。5月12日对病鱼样本再次检测症状与上次检测基本一致。全池泼洒戊二醛、苯扎溴铵 (1∶1) 合剂,用药量按500毫升/ (亩·米) 计算;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加入三黄粉4克、维生素C2克、恩诺沙星3克连喂3天。5月15-19日草鱼死亡明显减少。到了20日之后草鱼死亡再次大幅度增加,有时每天死亡草鱼 (包括少数白鲢) 50~80余尾。5月26日再次对池水进行检测:氨氮在0.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氮在0.05~0.1毫克/升。肉眼可见水面上有大量浮膜、胶状物、气泡等;水体浓稠、呈灰褐色。同日放出部分池水将水深降低到1米左右,全池泼洒生石灰水,5月31日全池泼洒50%含量的聚维酮碘5500毫升,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加入三黄粉4克、氟苯尼考3克、维生素K32克连喂3天。用药后的第二天即6月1日,靠岸独游的病鱼完全消失死亡基本停止。 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久治不愈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从以上防治过程来看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铵等都是防治草鱼“老三病”的常见外用药物;三黄粉、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维生素K3等是防治草鱼“老三病”的常用内服药品。一般情况下“外用”加“内服”草鱼“老三病”是不难被治愈的。然而本案例中草鱼“老三病”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其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 (生物毒素引发的) 。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的物质除了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外,还有鱼类代谢废物、生物毒素等。当鱼类代谢废物、生物毒素量较大时就会与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结合起来形成大量的胶体状物质,这些胶状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施入水体中的多种药物,从而大大降低这些物质的有效浓度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鱼类的代谢废物等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能直接毒害鱼类使鱼类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效一过去,草鱼就会很快再次感染病原体而发病。目前针对代谢废物、生物毒素等尚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只能通过观测池水颜色、黏稠度、水面浮膜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降低池水中的鱼类代谢废物、生物毒素的最好方法是换水,在没有换水条件下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也是很有效的方法。生石灰具有很强的沉淀作用能将胶体物质大量沉入水底。当池水碱性过大、不能使用生石灰时可用硫酸铝吸附沉淀水体中过量的有机物。因此治疗草鱼“老三病”首先要调水,只有将水质调好后再去用药才能彻底治愈鱼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鱼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鱼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26976.html发布于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