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岁男孩重大疾病预防,14岁男孩重大疾病预防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4岁男孩重大疾病预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4岁男孩重大疾病预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如果超过14岁该如何训练?成年人会有感统失调么?
什么是感统失调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被称为学习能力障碍。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很难改变。
小孩很难安静,注意力不集中,走路容易跌倒,常出现读书漏读或者错读,这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感统失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视觉感不良: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01 什么是感统?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从外部获取一些信息,并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筛选、过滤、组合、联系、分类、分析、理解等等操作,输出相应的信息,并指导我们的作出相关反应。
02 什么是感统失调?
通过感统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要实现感觉统合,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感觉器官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即输入),二是这些信息能被完整地传递到大脑并被高效地分析(即处理),三是大脑能指导作出正确恰当的反应(即输出)。也就是说,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感统失调。例如,感觉器官不灵敏,收集的信息不全面;或者大脑反应迟缓、分析速度慢;输出信息无用等
那感统失调是病吗?小编不怎么认为。感觉统合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宝宝生下来,就拥有此能力,但是想要这种能力高速稳健地发展,必须去实践,通过与环境地作用,促进感觉与思维的统合发展。感统失调,可以被认为是能力的发展不足,而不是疾病。成年人也是有可能会有的。
03 感统失调的表现
1. 大运动协调性差,精细动作笨手笨脚。
同龄孩子中,不论是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都发展不良。例如,大动作不灵活、不协调。别的孩子已经会双脚离地蹦了,你的孩子走路还不稳;不会翻跟头、不会荡秋千、也不会爬网。精细动作比较笨拙,不会串珠、扣纽扣、拉拉链、两个杯子倒水撒出来很多。
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有一种症状叫做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大脑功能上的障碍,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低下。对于这样现象,家长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孩子有感统失调,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14岁之后还能训练吗?对于成年人也会有吗?
有这样症状的孩子小时候看上去调皮,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对学习很厌烦,缺乏观念的自律性以及独立的生活能力,这些都会在成年后表现出来。他们往往很难和别人沟通,并且不理解别人的言语,总觉得人生不如意,频繁的更换工作。平时开会见面之类的事情总要迟到。所以为了避免今后给孩子带来许多麻烦,从小就要帮他们纠正。
其实有这种症状的孩子不在少数,在5—12岁的孩子身上常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如果想要这种症状消失,后天的训练和成长很重要。平时可以帮他们多训练一下触觉和视觉的平衡,借鉴科学的方法。最好在12岁之前训练,否则到以后会变得更困难。
一般有轻微症状的孩子,后面的生活中都会逐渐纠正过来,但是不排除一些程度严重的,这种症状一直伴随他们到成年。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养育聪明宝宝》粉丝圈,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普通人听到“感统失调”这个词,第一感觉似乎是一种严重的病,然而这个概念又很模糊、很笼统。尤其是近年来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鱼龙混杂,很多早教机构也打着“感统失调”的名义,毕竟没人说得清,那谈到感统这一块,就是孩子不好动,失调;好动,失调;注意力涣散,失调;过度专注,叫名字不理,失调;不遵守规则,失调;太钻牛角尖,失调——啥啥都失调,反正没我的问题,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目前我所能在中文互联网上查阅到的所有与“感统失调”,也就是“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相关的百科词条,包括“***”在内,统统没有参考文献的详细出处。你所能搜到的绝大多数内容,也都是所谓的育儿经验和一大堆广告,“感觉统合”充其量是一个帽子,而不是一个成体系的理论出发点。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让别人抱,就想着自己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感统失调了?其实有可能是别的方面的原因,这就跟咱们打个喷嚏一样,难道就意味着你感冒了?也有可能是你鼻子里进了一个小虫虫呢?
随着专门研究“感觉统合”的专家学者的努力,今天的“感统失调”,已经有了一个更加靠谱的名字:感觉处理障碍,同时,其下还包括三个次类障碍——感觉调节障碍,感觉区辨障碍和感觉相关的动作障碍。
不管它怎么分类,我觉得您需要有一条认识——这么复杂的临床诊断,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被普通幼教老师和亲子园的普通教师掌握的。当然,别人提出的内容我们还是要重视,毕竟孩子的事情无小事,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感统失调呢?
1、加强亲子陪伴
无论任何时候,亲子陪伴在孩子的生命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爸爸对孩子的陪伴,不同于妈妈的保守和温柔,爸爸们善于冒险,爱好运动,带领孩子做一些体能活动,对于孩子的感官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之前我跟儿子幼儿园园长聊过,她是北大心理学博士,是研究和治疗非正常儿童(比如脑瘫、自闭等)领域非常著名的教育专家。
她会给3个月大的小朋友开始做测试和感统训练,还会定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一对一辅导。她生了一对龙凤胎,因为是高龄产妇,生产出现一些问题,据她所说,儿子生出来时近乎脑瘫,很多能力都完全不具备。但在她的训练下,到上小学,各方面的能力都超过同龄人平均水平。她对这块很了解。
分享下她的观点:
1.一般说来,剖腹产的小朋友因为没有经过产道挤压,所以相比顺产的孩子来说,感统能力会偏弱,越早训练越好。蒙台梭利有一整套的教具,针对感统训练的,可以找专门的机构或在家给孩子培训。
2.0-6岁孩子有很多的敏感期是跟大运动相关的,父母要抓住这些敏感期,积极和孩子互动,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3.感统失调的孩子一般平衡能力会比较弱,此外触觉和身体感觉没那么好,需要多抚摸孩子,和孩子进行身体上的接触,比如坐飞机,或者用床单把ta荡起来,培养ta的空间感觉。
4.越早训练越好,大了以后会比较难。比如说长大以后晕车的,很可能就是小时候感统没有发育好,也没有得到好的后天训练。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反套路育儿”,一起反套路、不焦虑,养更出色的娃,当更快乐的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4岁男孩重大疾病预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4岁男孩重大疾病预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27688.html发布于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