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预防隔代养育的疾病,如何预防隔代养育的疾病发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预防隔代养育的疾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预防隔代养育的疾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隔代育儿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众所周知,隔代育儿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问题和矛盾中,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最突出:
1、科学喂养方面的矛盾。这一方面的矛盾不同的地域又存在不同的差异。比如,关于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问题,现在很多越来越多的妈妈崇尚母乳喂养,而很多老人家却认为奶粉营养全面,喂养方便,更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喝奶粉。
2、生活习惯方面的矛盾。比如关于给孩子喂饭问题。年轻的妈妈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慢慢学着自己吃饭;而老人家一方面认为孩子小,另一方面担心孩子吃冷饭,喜欢给孩子喂饭。
3、早教方面的矛盾。现在的妈妈们都很注重孩子的早教,而老人家认为孩子还小,不着急学习。甚至还有老人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而学一些美术音乐等都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隔代育儿己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隔代育儿的矛盾主要是先进育儿理论和传统育儿经验的冲突。比如:
理论:不该,给宝宝把尿会使宝宝脊椎变形,而且18个月前,宝宝没有憋尿的意识。
经验:当然要把,可以节约尿不湿,还可以训练宝宝规律的排便习惯。
2、尿不湿好还是尿布好
理论:尿不湿方便,宝宝用尿不湿睡得更好。
经验:尿不湿不透气,还是尿布好。
3、宝宝多大可以吃盐
理论:过早吃盐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宝宝一岁以后才可以吃盐。
经验:辅食不加盐没味道,宝宝吃盐才有力气。
我认为主要矛盾体现在爱与爱无方(溺爱,无原则的爱)之间的矛盾上。同时孩子如果一直跟随老人,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并不是说孩子在老人手里三观都存在问题,主要是老人对待孩子会在原有的意识形态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孩子远离自己的父母,有些必要的沟通无法实现,导致家庭教育出现缺陷,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形成,从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发生偏转。因为父母与老人之间的隔代教育理念无论如何也会存在差异,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必然也有差异。
婷妈有话说:在我看来,隔代养育,确实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活习惯的不同
老一代人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真的是受不了。那时候也因为这个跟老人闹得不愉快。饭菜或零食有时候掉桌子上了,捡起来直接就放嘴里了。手没洗干净,就吃饭啦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起码的卫生,我觉得还是要注意的。
2、教育方式的不同
老一代人觉得他们比我们年长,有经验,所谓“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觉得他们有理。比如要不要培养阅读的习惯,幼儿园要不要写作业等,他们觉得那时候他们的孩子六岁才上学,没有上过幼儿园,现在照样长大成人,也混得不错。而我们会觉得,现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到上小学了就水到渠成,不需要父母再花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不太习惯做作业,因为爷爷奶奶过分溺爱,没有做作业的习惯,一直到现在二年级了,做作业都很不主动,她自己也说,虽然知道要好好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但总是忍不住贪玩。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了习惯,现在就不存在这种“知道而做不到的”现象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不可否认,有长辈愿意帮忙照看孩子,对于小家庭的经济帮助还是挺大的。
不知道其他妈妈们是到的主要是哪方面的矛盾,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我是婷妈,一个七岁女孩的妈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努力践行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关注“婷妈育儿笔记”,一起聊聊孩子的那些事。
当今社会,许多工作太忙的父母会选择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一来可以让老人因带孙有事可干,内心充实;二来孩子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老人有充足的时间,以及较多的育儿经验。据调查,我国有20%的独生子女都是由祖辈抚养,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城市双职工家庭。孩子由祖辈抚养有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隐患。
1、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都无法取代的。即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将全部感情都***到孩子身上,也没有办法取代父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特别是在与周围孩子对比后,会形成落差感。这会进一步强化孩子内心被抛弃、被伤害和不安全的感觉。与父母血肉相连的爱的缺乏,会给孩子留下种种心理隐患,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
2、孩子易被溺爱、娇宠
许多祖辈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内心往往带着年轻时对子女的遗憾。因为条件限制或是经验缺乏,他们年轻时没有给到儿子女儿充分的关爱。当他们年老、抚养孙子的时候,就有了弥补这个缺憾的机会了。其次,孙子对祖辈的需求和亲密,会增加他们的价值感。这就促使祖辈一股脑的将情感***到孙子身上,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事事依着孩子,宠着孩子。还有些年长的老人为了感受被需要的感觉和存在的价值,凡事都亲力亲为,不让孩子来。到了孩子该学着独立的年龄,还强行给孩子喂饭、把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极易形成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性格。
3、引发家庭矛盾,加大亲子隔阂
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即看门人情结。也就是所有照顾孩子的人,无论是祖辈、父辈,甚至是家里请的保姆,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排他的情绪。照顾孩子的任何一方都会想要给孩子他所认为的好的教育,同时坚定不移的相信他所做的都是最好的。这个情结可以让孩子在每个照顾者身上都得到好的照料,但是它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就是对控制权的争夺。当在教育上出现分歧的时候,祖辈和父辈容易陷入谁最有话语权这个点,而孩子到底怎么教比较好反而成了次要问题。家人们的对峙往往会让孩子们为难,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可能不能体察其中的缘由,不管他靠近哪一方都容易有内疚感,导致其成人后在人际中退缩。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稍大了、由父母抚养了,这时父母难免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看法。有些父母会忍不住扭转孩子问题行为,这个过程容易导致父母与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加大亲子隔阂。
那么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这些心理隐患呢?分享一些小方法。
1、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建议多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拥抱、抚摸、亲亲孩子有利于孩子形成基本的安全感。多和孩子说话,一起玩耍。在孩子8个月前,尽量自己带孩子。最新的心理学客体关系学家认为,8个月前离开妈妈的宝宝,即使在长大后也容易产生弥漫性的焦虑。如果确实需要祖辈帮忙,建议最好是请老人来家里,而不是将孩子送走。当自己有空的时候,比如下班回来,要主动与孩子接触。如果孩子还小,尽管上班很累,晚上也要尽量带孩子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预防隔代养育的疾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预防隔代养育的疾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29247.html发布于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