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疾病预防控制,二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级疾病预防控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二级疾病预防控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分别需要符合什么标准?
谢谢邀请!
您是想了解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吗?
简单来说,疾病的一级预防就是在没有疾病时为了防止患病而进行的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就是可能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了,但是,心脏和脑子都还好着呢!没有冠心病没有心绞痛更没有心肌梗死;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当然更没有脑梗死。这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或者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就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疾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已经患有某个疾病,为了减少疾病的影响或防止二次复发而进行的预防。对于题目中的心脑血管病,就是在突然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情况时及时进行治疗,尽快中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遗留症状;并长期控制危险因素和配合生活习惯改变及服用一些药物来减少再次发生的机率。
以脑血管病为例,稍微具体点,
1.就是要了解造成脑血管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目标血压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没有颈动脉狭窄,理想血压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在2.6mmol/L及以下;对于糖尿病,目标值是糖化血红蛋白<7%;如果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口服叶酸、维生素B6和B12;
2.戒烟;
4.抗血小板药物,非心源性卒中,应当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首先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耐受,可考虑氯吡格雷;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谢邀!关注悟空问答“医医来道”,健康知识为您一一道来。
一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顾名思义,包括了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通常我们将它定义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二 心脑血管疾病特点
从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可看出,它不仅威胁着人的健康,引起医疗***无底洞式消耗,巨额的经济负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无疑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对心脑血管疾病从危险因素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逐级预防,以致能将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三 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
★不可控危险因素
其实很简单。所谓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的是通过一些干预手段,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说白了,也就是说目前没有罹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二级预防,指的是已经罹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代表疾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等。
所以,不难看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干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一级预防,只是通过一些生活方式或者药物干预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到了二级预防的阶段,是必须***取药物等方式治疗。
举例说明,阿司匹林。如果已经罹患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脑埂塞,就必须服用阿司匹林,一般常用的剂量为每天一百毫克,来预防未来再次发生心脑血管系统***。
但部分群体并没有罹患上述疾病,只是有相关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这个时候,需要通过专业的危险评分系统来评估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未来发生心脑血管***。
我是惠大夫,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希望我的回答内容能为您排忧解惑。
中风险的二级防护措施有哪些?
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这一级的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能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
这一级预防主要***取[_a***_]早期发现,开展疾病筛检,或进行某些特殊体检等方法。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标准预防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30765.html发布于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