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图片

cysgjj 2024-06-24 66
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图片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冬季中医养生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冬季中医养生经典语录?
  2. 【中医养生】如何在冬季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3. 冬季养生,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冬季中医养生经典语录?

以下是我的回答,冬季中医养生经典语录有: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冬令进补莫忘荤。”
“冬补三九。”
“冬至进补,三春打虎。”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以上是冬季中医养生经典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养生】如何在冬季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冬天是最适宜温补的季节,首先得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不能随意饮食。有肠胃功能疾病的以食疗为主,有其他脏器问题的以养病为主,身体健康的通过温补调理身体。建议选择食材:山药、猴头菇、砂仁、党参、黄芪等,饮食宜多吃炖食少吃凉菜,吃饭细嚼慢咽。同时可以选择鲢鱼来调理慢性胃炎。有具体疾病的食疗需求的可私信。

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冬季养生,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冬季养生重在固守元阳,固就是巩固肾脏精气,守就是守护元气,避免元气损伤。除了先天元气不足,肾精亏虚需要应用药物补充外,冬季运动、充足睡眠也是冬季养阴好办法,更重要的就是润燥养阴。润燥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润燥目的就是养阴,即用滋润药物以治疗燥证的方法,以达到补阴养阴之功效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气之源。肾象水、旺于冬,冬天肾气旺,此时补肾护阳是最佳时期。冬天要养肾固精,护守元阳。又云、肺象金,旺于秋,秋冬肺燥,润燥养阴以补肺气,肺属金,金能生水,肾属水,肾水得金而生以补充肾精,维护元阳。秋冬肺燥,需要润燥以养阴,补肾护阳。

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为腑主表,肾为脏主里。肾气盛为志有余,志有余而精力充沛。如腹胀飧泄(即早晚泄泻),体肿喘咳,汗出怕风,面目黑,小便黄,是肾气实也,则宜泻之。若肾气不足腰背厥冷,胸内痛,耳鸣耳聋,是肾气虚,则宜补之,肾病者腹大体肿而喘咳,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所以四时病在肾,春天痊愈,如不愈夏季也愈,再不愈延于秋,秋不愈病则重。所以冬季补肾是对治疗肾病最佳时期。如果肺燥咳喘,宜润燥补阴以助肾阳。

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冬季补肾护阳,润燥养阴,除了保证睡眠以外,饮食也很重要,尽量多吃润肺食物,如梨、桔子、苹果水果外,还有蔬菜,菠菜,莲子,芝麻、百合、山药、枸杞等等。如果患有肾脏病者,冬季对症补肾治疗是最佳时期,以利健康长寿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热寒虚实,火自当之"其实无论你是热证、寒症、实证、虚证、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调理。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在具体的艾灸中加灸滋阴的穴位是不可欠缺的。

现在是冬天,我们既要养阳,又要滋阴,该怎么艾灸比较好呢?很简单,泡脚,每周抽时间,泡脚3次,有时间多泡;每次20分钟左右;温热水、艾草水、盐水、醋水均可。

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再艾灸,取穴三阴交、太溪、太冲、涌泉穴、各灸10分钟。滋阴的同时又养阳,可以试试,坚持灸,好处多多。

冬季正是阳气消退的季节,怎样才能做到补肾护阳,润燥养阴呢?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大类: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这九类人群并非***需要进补,其中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瘀血体质的四大人群,还需要一定的清泻。贸然进补容易导致上火,烦躁,腹胀等不良后果,需要进补的体质类型主要是:

1,气虚体质,特征为易乏力,疲倦气短,面色无华偏黄,嘴唇淡白,毛发无华,自汗多,易感冒。常用人参,白术,甘草,黄芪,陈皮,大枣进补,可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

进补方:党参莲肉汤

将党参10克,莲子10颗〈去心〉放在碗里,加少量水发泡后,加冰糖30克放入锅里煮熟,喝汤,吃莲肉。

2,阳虚体质,以形体肥胖,畏寒怕冷,精神委靡,大便烂,小便多,舌边有明显的牙齿印为特征,可以用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熟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进补。

进补方,姜附狗肉汤

狗肉1000克,熟附子30克,干姜30克,大蒜30克,葱白15克。将狗肉洗净,在热水中氽去腥味,切块,干姜拍破,将熟附子放入沙锅中煮半小时后,放入狗肉,大蒜,姜,葱,盐,然后用文火煮至狗肉烂熟,加入少量的香菜即可。

阴虚体质,多见体形瘦,面色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怕热,舌苔红,苔少和光剥。可以用西洋参,熟地,淮山药,山蓃肉,丹皮,茯苓,泽泻,桑椹,女贞子等。阴虚内热,可配合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

进补方,莲子百合煲瘦肉

莲子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后加盐调味即可。每日一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冬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33565.html发布于 2024-06-24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