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盐饮食有助预防什么疾病,低盐饮食有助预防什么疾病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低盐饮食有助预防什么疾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低盐饮食有助预防什么疾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低盐饮食的好处有什么?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所谓低盐饮食,要看低到什么标准!要知道盐摄入量过低与过高都不好,相关很多研究也已经写明了,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下关于盐摄入量的这些事。
人为什么要吃盐?
因为盐以钠的形式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和神经功能,也包括流汗和一些代谢等,对身体还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会有低盐饮食不好的说法?那低到多少对身体不好?
这一说法来源于之前《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者表示钠摄入过少会增加死亡风险,每天10克以上食盐有利于预防疾病和死亡。所以我国膳食指南中建议的盐的摄入量6克太少。
但是!这篇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很多专业人士及研究者的质疑,论文作者不能给出少盐有害的可靠科学解释,研究中的少盐都是极端少盐的情况,盐摄入量都在每天3克以下,甚至1克,但是我国盐的平均摄入量在9~12克之间,很少出现盐摄入极低的情况,而且考虑到不同人群如体力劳动者钠消耗量过大,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钠摄入等等,结论无法得到认可。
高盐饮食又有什么危害?
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病患者是非常有益的,这大家都是认可的。
记得有一年流感盛行,各方都措手不及,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抵抗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总是成片成片的患上流感。
按理说社会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好了,喝好了,住好了,幸福指数也上升了,应该开始享受生活了,怎么唯独我们的体质下降了呢?而且下降到如此的脆弱。
事后专家研究发现,这是跟我们高盐饮食的生活习惯有关。
因为个体的抵抗力对于是否感染流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盐饮食严重降低了人体细胞的防御功能,从而抗御流感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所以,专家建议,为了减少感染流感的几率,要大力提倡低盐饮食,以增强人体自身对流感的抵抗能力。
虽然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对流感的易感性与食盐摄入量有关。
高盐饮食对人体健康有害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低盐饮食对人体健康就是有益的呢?似乎欠缺科学依据。这我们把它交给专家去验证。
你的这种观点是对的,过度把盐限太低确实对身体不好,因为食盐的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两种离子在机体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是出现缺乏,则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如乏力,嗜睡,神志恍惚,严重还会恶心,呕吐等情况。低盐饮食要如何控制?
低盐饮食的方法:
控制好食盐的量
对于健康的人士,每日的食盐量约5-6g即可,对于特殊人士,如高血压患者,肾脏疾病患者等,适量的摄入量也是有一定的范围,只不过这个要根据个人的饮食情况和身体状态来决定,要是不明白,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你量身打造。
减少吃隐性盐的食物
如酸菜,酸豆角,咸鸭蛋等,这些食物都含有部分的盐,要是在一餐中有在吃这些食物时,在烹调其他菜时一定更要减少食盐的用量。
调料放进菜肴的顺序
调料也含有部分的食盐,其中20ml的酱油就含有3g的盐,因此建议可以先把个人先放酱油以及其他的调料品,最后在通过食盐的添加量来控制总餐的食盐用量,这样就不容易造成吃太多。
值得。
清淡饮食,淡:盐量不要超过一个啤酒瓶盖
目前我国市民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已超过12克,超标一倍有余。按照膳食指南推荐的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6克,约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家庭主妇控盐九招”:
1、 少放盐。循序渐进,先力争减少一半;
2、 少放酱油。酱油每10毫升约含食盐1.5克;
3、 少放味精。味精不咸,但每克味精含钠82毫克,相当于食盐0.2克;
4、 用醋、辣椒、花椒、葱、姜、蒜等调味品及味道浓郁的蔬菜来提味;
5、 出锅前放盐。较少的盐即可有明显的咸味;凉拌菜吃前再放盐;
6、 用限盐工具。限盐罐和限盐勺有助于减少食盐用量,可选用2克或3克盐勺;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低盐饮食就是清淡少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而对于我们专业营养师来说,低盐饮食就是临床上能治病的饮食。它是指通过调整膳食中的钠盐摄入量来纠正水、钠潴留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全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1~5g。
诸如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肾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患者。至于说,食盐每天的具体使用量,营养师需查阅病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但不管怎样,食盐必须分配在一日三餐。另外,除了食盐纳入控制范围,酱油(其他调味品)也是纳入食盐的计量范围。20ml酱油含盐约2~3g。
低盐饮食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高血压来说,盐吃得越多,人***病率就越高,两者关系成正相关。钠盐能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钠盐有吸附水分的作用,水分增加,血容量也会相应增加,导致血压进一步增加。低盐饮食能够稳定血压。
2.胃癌与高盐饮食及高盐腌制食品摄入量成正相关。髙盐能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长此久往,导致癌变的可能。低盐饮食减少胃癌发病率。
3.对于肾友来说,就更不用说了,减少水钠潴留,同时减小心、肾负担。
4.有研究认为长期高盐饮食会影响骨代谢,换言之骨质疏松发病率也与饮食中食盐摄入量有关系。低盐饮食促进骨健康。
当然对于我们健康人来说,每日食盐总量控制在6g以内就可以了(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不过需提醒大家,一些食物中含有的***盐要引起重视。1包方便面含盐可以超过5g,1根火腿肠含盐1.5g,100g挂面,含盐3g,5片薄薄的豆腐干,盐的含量高达3.8g......
低盐的国家标准是多少?
低钠盐的国家标准
胡佳美
GB2721-2015《食用盐》
1.本标准适用于食用盐。
2.感官要求:白色;味咸、无异味;结晶体,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3.低钠盐的产品标签中应标示钾的含量,并应清晰标示: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
根据国家标准,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钠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就可以被称为低钠或低盐食品。低盐的食品有以下几类:
(1)肉类:烤煮牛肉,牛肝,羊肉,鸡肉 (2)鱼类及其它海产品:鲤鱼,鲟鱼,比目鱼,蛤肉,蟹肉,虾,牡蛎 (3)蔬菜:芦笋,茄子,鲜扁豆,莴苣等。
食品包装声称低钠(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才可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食品中的钠含量≤120mg/100g或100mL时,可声称“低钠(盐)”或“少钠(盐)”。
当食品中的钠含量≤50mg/100g或100mL时,可声称“无钠(盐)”或以下用语:不含钠(盐)、零钠(盐)、0钠(盐)、没有钠(盐)、100%不含钠(盐)、0%钠(盐)。
当食品中的钠含量比参考食品减少25%以上时,可声称“减少钠”或以下用语:减少钠(×%)、减钠(×%)、少钠(×%)、减低钠(×%)、降低钠(×%)等,如:减钠30%、降低钠45%。
“三低”饮食容易造成什么后果?
网上的三低饮食说法很多,有的说是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有的说是低油、低盐、低热量,有的说是低盐、低糖、低脂肪,有的说是低嘌呤、低盐、低脂肪,有的说是低胆固醇,低血脂,低血糖,有的说是低脂肪、低糖、低***性(例如辣椒)。我认为正确的说法,三低饮食是低盐、低糖、低脂肪。
饮食为什么低盐
盐会升高我们的血压,而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因素,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即使血压没有升高,饮食中过量的钠也会对不同的器官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血管、[_a***_]、肾脏和大脑,钠水平升高会对血管内壁的功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盐摄入量与胃癌、骨质疏松症、肥胖症、肾结石、肾病、血管性痴呆和水潴留有关,盐也会加重梅尼埃病和糖尿病的症状。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和患病风险,事实上,每天3克,盐摄入量越低,血压就越低。
饮食为什么低糖
卡路里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糖,糖没有营养,没有蛋白质和脂肪,没有酶,没有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空热量,只是空的和快速消化的卡路里,与体重增加和蛀牙有关。糖会对你的健康造成毁灭性的损害,过量的糖摄入是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最大因素。糖会损害你的心脏;糖特别促进腹部脂肪;糖与癌症的产生有关并影响癌症的生存;糖是健康的的无声杀手;糖对人体的肝脏有毒性作用;糖会消耗你的脑力;糖使我们身体变形,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糖会导致葡萄糖水平上升和下降;糖会影响你的免疫功能;高糖饮食会导致缺铬,而铬是一种微量矿物质,有助于调节人体血糖;糖加速衰老;糖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糖会增加压力;糖会导致重要的营养物质减少,吃糖多的人基本营养素的摄入量很低,尤其是维生素A、C、B-12和钙;富含纤维、脂肪和蛋白质等健康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而糖会给你热量,但不会让你感觉吃饱。
低脂肪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一样的:这包括有健康的脂肪和不健康的脂肪,吃健康的脂肪是很重要的。
吃坏脂肪会增加你的腰围尺寸,增加胆固醇,并导致无数的健康问题。而吃好脂肪可以保护你的大脑和心脏。
例如健康的脂肪-3脂肪酸,对你的身体和情绪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改善你的情绪,提高你的能量和健康,并帮助减肥。
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一样,是人体的三大能量,你的身体需要一些脂肪来提供能量,吸收维生素,保护你的心脏和大脑健康。
脂肪并不总是坏家伙。坏脂肪,例如人造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是有害的,被认为是导致体重增加、动脉堵塞的罪魁祸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低盐饮食有助预防什么疾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低盐饮食有助预防什么疾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37564.html发布于 202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