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手术室的疾病预防,介入手术室的疾病预防措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介入手术室的疾病预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介入手术室的疾病预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亲戚不幸确诊直肠癌,现已手术,咨询头条好友,手术后要怎么预防?
结(直)肠癌手术,只是疗的开始,预防复发、转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本人术后一年,各项复查,情况良好,现分享一点个人的感想。
一、术后有一个详细的病理报告,要清楚分期,心中才会有数。
二、如果是二期及以上,医生会给一个治疗方案,一般是21天的一次化疗,化疗次数,听医生的。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在上述血液检查的基础上,增加CT、磁共振等检查。
每常1次肠镜。
四、改变癌性体质。
1、适当运动,运动能防癌。
2、早睡。
3、均衡饮食。各种食材都要新鲜。
猝死好可怕!可以做什么体检项目预防吗?
猝死是危害人体健康最严重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体检项目预防吗?
所谓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出现一小时内发生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自然死亡。研究发现,造成猝死的病因主要是心源性猝死(57.76%)、肺源性猝死(21.63%)和脑源性猝死(9.21%)。可以看出,造成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心源性猝死,其中90% 的是心律失常所致。对于中老年的患者,猝死多为冠心病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年轻人,多为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等引起。所以要想预防猝死,主要可以针对这些病因进行相关检查。
对于中老年人,由于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所以体检可以重点进行血脂、血糖、血压、尿酸、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超等相关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检查。佛明汉心脏研究的一项分析显示,对于45岁中年人而言,男性心原性猝死终生风险为10.9%,女士为2.8%,如果男士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中2个或以上猝死风险就还会增加,至少在12%。所以对于预防猝死,中老年人重点应放在防治心血管的可控风险因素上。
而对于青年人,猝死多由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等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引起,所以应重点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超等相关检查,并特别关注有无猝死的家族病史。
其实每年的体检是必不可少的,有些症状的出现其实就是预兆,生活中还是多注意观察和体会。有不舒服要及时就诊,征求医生的意见,但是和每个医生的水平有关。珍爱生命,远离疲劳。
PCI手术是什么?
PCI手术是什么
PC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简称,是指一组经皮肤表浅的动脉血管插入导管、导丝,进入心脏冠状动脉,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技术,包括如下几种:
1.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指经皮肤浅表的动脉血管,如位于手腕的桡动脉或位于大腿根的股动脉,将球囊送入冠状动脉中狭窄的部分,然后向球囊内充气,引起球囊扩张,利用扩张的球囊将狭窄的冠状动脉撑至正常水平,改善心脏的供血的技术。
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指经皮肤浅表的动脉血管,如位于手腕的桡动脉或位于大腿根的股动脉,将金属支架送进冠状动脉并支撑在冠状动脉狭窄的部分,持久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供血的技术。
3.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eoronary trartsluminal rotational atherectomy,Rotablator),或称为冠脉旋磨成形术(简称旋磨术),是指使用带有超高速旋转的转头Rotablator将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组织碾磨成极细的微粒,从而将阻塞的血管腔的斑块消除。
4.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斑块消蚀技术。它通过特殊的机械装置在冠状动脉内将阻塞血流的斑块切除并移出,从而消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管腔。目前应用的斑块旋切导管主要有两种:定向性冠状动脉斑块旋切导管和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切吸引导管。定向性冠状动脉斑块旋切导管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定向性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DCA)就是依靠高速旋转的旋切导管,对冠状动脉腔内硬化的斑块进行切割并移除,以消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心脏介入治疗。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新型药物洗脱支架(可防治支架上形成血栓)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也有提高,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介入手术室的疾病预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介入手术室的疾病预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41872.html发布于 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