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脑血管的疾病与预防知识,心脑血管的疾病与预防知识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脑血管的疾病与预防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脑血管的疾病与预防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形成的,可以预防吗?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起的。因此,在治疗方面需要应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比如临床常用的通心络胶囊,它可以从血液、血管、缺血组织三方面改善心脑供血不足、缺氧的情况,可以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该药还被列入《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等多个权威指南/专家共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及基础疾病的影响等,我们的血管内会逐渐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硬化斑块不断长大会使血管狭窄,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了,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供应大脑的颈动脉和脑血管狭窄了,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源在血液和血管,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也要从这两方面做起。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预防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而且,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延缓其发展,不至于造成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就是说脑血管病的确是可以预防的。
一、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正常血压140/90mmHg以下,理想血压最好在130/80mmHg以下。血脂主要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除了留意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也要留意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二、戒烟。非常非常重要,吸烟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除了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血管也是吸烟最重要的受害者,吸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更容易形成动脉斑块和血管狭窄。
三、控制体重。体重超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但要控制体重指数,也要留意不要有腹型肥胖。
四、控制饮酒量。现在的指南没有像要求戒烟那么严格要求戒酒,其实如果能戒最好还是戒掉,那些喝点红酒对血管有好处的说法,已经证明毫无依据。
五、控制自己的脾气。容易急躁、压力大的人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的好发人群。
六、饮食健康。少脂少盐少额外加糖,控制食物总热量。多吃水果蔬菜和鱼类,少吃油腻食物。
七、多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一天至少中等强度运动半小时,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和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措施包括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抗应激能力及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物的治疗。
2,防治[_a***_]: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均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心脏病常引起栓塞性脑卒中,预防措施主要是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
3,防治糖尿病: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约是普通人的4倍,脑卒中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病情控制情况有关。
4,防治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减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措施以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如他汀类。
5,戒烟: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高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
6,戒酒:酒精可以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导致脑卒中。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酒精的摄入量和出血性卒中存在直接的剂量相关性联系。
7,控制体重:目前认为男性腰围大于臀围和女性体重指数增高是卒中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这与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关。
8,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脑血管的疾病与预防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脑血管的疾病与预防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42513.html发布于 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