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的4级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的4级预防措施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血管疾病的4级预防措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心血管疾病的4级预防措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有何依据?
长期<span>在吃阿司匹林的朋友很多,可是到底该不该吃,为什么吃,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吃的适应症,很多人却不清楚,于是很多现实的情况是:根本没有相关适应症,吃了很多年,吃到最好,没有起到疾病预防作用,反而吃出了胃出血、脑出血!
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最初的临床应用很简单,主要就是抗炎、解热、镇痛。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现在阿司匹林更多的应用,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性应用。
大家都知道,血小板具有聚集的特性,真是因为这个特效,人体的外部的小伤口,才会迅速愈合。而在体内,而血小板的聚集,正是动脉硬化性斑块,最终形成血栓的重要形成因素。临床研究发现,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具有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减少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疾病的发病风险。
哪些人应该吃阿司匹林?
我们常说阿司匹林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所谓二级预防,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行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如有心源性卒中和非心源性卒中的患者,如某些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阿司匹林都是非常重要的药物,及时的给予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不论是对于急性期疾病的治疗,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二次发作的预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来说,只要是需要进行抗血小板凝集的预防和治疗,阿司匹林都是各国指南的首选用药,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做二级预防。
所谓一级预防,是指对于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患者,但是属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高危的朋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一种用药方式。请大家注意“高危”这两个字,所谓高危,是指经过评估,心血管疾病在了未来十年内发作几率超过10%的风险等级。现在有些朋友乱吃阿司匹林,正是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估,并不属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的情况,就在吃阿司匹林,这种情况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如何评估心血管疾病未来10年的发作风险几率,临床上有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会综合血脂、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吸烟、家族病史、年龄等多个方面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因此,对于是否要吃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应该经过临床医生的严格评估,不建议私自用药。
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还有一点需要评估的,那就是出血风险,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 要进行服药的安全性评估。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也就是说,在抗血栓方面,它是正面的作用,而对于本身有出血风险的朋友,一旦发生出血,阿司匹林的抵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会影响血小板凝集,导致出血不易止住,这时候,它的药理作用就变成了风险。因此,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评估出血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对于二级预防来说,确需服药的情况,应当评估风险后,注意进行胃黏膜保护等方面的药物干预,对于一级预防,则要综合评判服药的健康获益和出血风险的大小,如果出血风险大,而健康获益小,那么也是可以不服用阿司匹林的。
这个问题提的好,提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专业人士,问题也提的比较专业。张大夫试着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1、什么是一级预防?什么是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的是那些还没有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但是他们都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等。
二级预防指的是那些已经明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无论是冠心病,还是脑血管疾病。
2、一级预防应该吃阿司匹林吗?
一级预防的很多患者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说来,以下七点占三点就可以考虑吃阿司匹林,这七点分别是: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年龄大于50岁或者已经停经。
3、二级预防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
而二级预防的患者只要是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就需要吃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二级预防,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毋庸置疑。
张大夫说这些,你能看明白自己属于哪一部分了吗?是不是也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了呢?希望能够帮到您
啥叫一级预防,简单说就是传统医学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还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但是有一定的高危因素,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那就需要吃阿司匹林,这就是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啥叫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严格说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塞、严重的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等等。这些疾病要吃阿司匹林预防疾病进一步加重或反复发生。
对于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目前没有任何争论,现代医学都认为是必须服用的,证据来源于指南。指南是什么呢?指南是全世界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简单说好多人吃阿司匹林,好多人不吃阿司匹林,对比结果显示吃阿司匹林的残疾人数、反复住院人数、死亡人数明显低于不吃阿司匹林的这一组。当然并不是一个试验,关于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做了大量的试验。所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冠心病、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外周动脉如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均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
关于一级预防,目前有一点争议,尤其今年发表的几篇文章,直接指出阿司匹林无效,但是这几篇文章王医生也看了,并不是指出阿司匹林对于一级预防无效。文章的意思大概是说吃阿司匹林来一级预防一定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不能滥用阿司匹林,用对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用错了会加重出血风险。所以,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要把握适应症,不能看到[_a***_]就用,不能看到糖尿病就用。
总之,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地位是无可厚非,无人撼动的。
但要记住该吃则吃,不该吃别乱吃,同时还必须注意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邀请!!
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经常会有三级预防的字眼,那什么是***预防呢?所谓***预防就是把疾病预防按照疾病发生过程来分别预防。一级预防就是诊疗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时***取预防措施,通过控制或减少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发生,减少群体发病率;二级预防是已经发生疾病的患者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疾病的复发。***预防是减小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危害和后遗症,做好患者的康复工作,延缓衰退的进程,使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产和自食其力的生活中去;同时对已进入慢性的病人设法减轻其受损程度,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在心脑血管***预防,尤其是一级及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中,阿司匹林被称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并对心脑血管***的预防有明确的疗效。各种疾病指南中,只要有抗血小板治疗,只要没有禁忌症,首先推荐阿司匹林。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发作性冠心病包括;卒中性疾病,包括心源性卒中和非心源性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主要是颈动脉及肾动脉;支架或者搭桥术后;血管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这些疾病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二级预防能够明显改善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
对于一些经过评估,心血管疾病在了未来十年内发作几率超过10%的人群来说,提前使用阿司匹林获益极大,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可降低主要心血管病***和心肌梗死相对风险,并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作为存在下列任何一项的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1)糖尿病患者男≥50岁,女≥60岁,且至少伴有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
(2)高血压患者≥50岁,血压控制到150/90mmHg以下,同时至少伴有下列1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
(3)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①血脂紊乱;② 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4) 未来10年心脑血管***危险≥10%的人群。
(5)未来10年心脑血管***危险6%-10%的人群能否获益尚需更多的临床证据,必须仔细权衡获益风险后决定是否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具体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也是我们常说的的“三高”,也被称为“富贵病”。危害性极大,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200万人,每20秒就有一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
即使现在的医疗技术再发达,治疗手段再高明,仍有很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最终不能完全治愈。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明显的作用。
那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有什么依据吗?
一级预防:在还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 服用阿司匹林发挥预防疾病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阿司匹林除了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因此,对于一级预防,需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等因素进行获益和风险的综合评估。
一般来说,具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吸烟、喝酒、肥胖、家族史、有颈动脉斑块形成且狭窄程度>50%等,建议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性。
二级预防:针对已经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等。通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避免血液中的血栓形成,进而达到预防梗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因此,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也是需要注意的。
预防心血管疾病,补充维生素D和-3脂肪酸有用吗?
作者:陈彬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营养科营养师,中山大学营养学硕士。注册营养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为营养与慢病防治,主要研究疾病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研究结果发表于Clin Exp Allergy(IF=5.158)。熟悉妊娠糖尿病等妊娠期常见疾病的营养配餐和营养指导。)
答: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最主要功能是提高血浆钙和磷的水平到超饱和的程度,以适应骨骼矿物化的需要。
一些研究认为维生素D水平低与未来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虽然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然而目前还是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过量的维生素D甚至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顶级医学期刊NEJM的一篇文章表明在开始是健康的美国成年人中每天补充维生素D持续5年并不能降低癌症或主要心血管***的发生率。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医务工作者不应该推荐补充维生素D来降低心血管风险。
Ω-3脂肪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机体需要PUFAs来构建脑细胞和发挥其他重要生理作用。一些海鱼富含Ω-3脂肪酸,如沙丁鱼、金枪鱼等(图1)。一些研究认为Ω-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和防止中风,并且可以改善已经患有心脏病的心脏健康水平。
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影响?今天有粉丝朋友问起这个问题。张大夫查阅文献,试着将这个问题给大家回答一下。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据统计,在2015年人类所有的死亡人数中心血管疾病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其实,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卒中,所以咱们中国老百姓更愿意称之为“心脑血管疾病”。其实,心血管疾病是一类由遗传因素这种内因和诸多外部因素共同形成的一类疾病。
1、维生素D与心脑血管疾病
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报道维生素D不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比如说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生率增高。但是,也有很多试验并不支持这样的认识结论。
总之,维生素D缺乏是否导致心血管疾病暂无定论,不同的研究结果都能看得到,有的说有关系,有的说没关系。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临床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份指南建议使用维生素D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希望大家知悉。
2、ω-3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ω-3脂肪酸名字很多,比如说OMEGA-3,Ω-3 、 w-3 、 n-3 、奥米茄-3、欧美加 3、欧米伽 3等等。实际上ω-3脂肪酸是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六碳六烯酸DHA。
跟上面提到的维生素D一样,关于ω-3脂肪酸是否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目前也没有定论。国内外的各大心血管指南并没有认可ω-3脂肪酸对于心血管疾病有任何预防和治疗作用。
虽然现阶段维生素D和ω-3脂肪酸对于心血管疾病是否有好处尚没有明确定论。张大夫个人,仍然推荐大家可以坚持适当晒太阳以促进机体对于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海鱼。至少这些生活习惯是对大家有益的,这没有问题。
虽然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维生素D不足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则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但目前权威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建议,并不包括补充维生素D。当然,补充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十分必要,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所有日晒不足的人。维生素D主要靠皮肤在日光照射下合成,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普遍较少,单独依靠食物摄入不能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
有非常充分的证据表明,多吃富含ω-3脂肪酸(DHA+EPA)的鱼类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权威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都建议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凤尾鱼等海鱼,以补充ω-3脂肪酸(有意思的是,这些鱼同时也富含维生素D)。但是,单独服用鱼油(DHA+EPA)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证据不足,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指南建议通过补充鱼油来预防心血管疾病。恰好相反,美国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都指出,不推荐服用鱼油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得从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蔬菜水果、运动锻炼等基础错输开始。
如果不減少米面糖(碳水化合物),不轉用好油(動物脂肪、正品冷壓初榨橄欖油、椰子油、牛油果油等),不減餐、不做起碼的,例如簡單易做的跑步等運動的背景下,任何葯或保健品都阻止不了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惡化,那怕葯厂再研究出什麼"仙丹"都不可能治癒任何慢性頑疾!本人用了長达十五年經驗〈天天二頓,共差不多三十粒的保健品,而且都是有聲譽的大品牌〉証明了在沒有上述改變飲食与生活習慣下,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話說回來,只要做足上述各項,有許多保健品的效果就能出來,最典型例子是維生素C,在足够大量時,力量顯著,本人每日3~4克,先生6.5克(治好了長年牙齦出血,久治不愈的牙周病!),另外就是礦物質"鎂"等。
谢邀。
维生素D与心血管健康
提起维生素D,大多数人都知道它与骨骼有关系,它可以增加食物中钙的吸收和减少尿钙的丢失。同时,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血液细胞形成和帮助细胞分化(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维生素D还参与维持血液胰岛素水平。
近年来,一些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 水平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IHD)或脑卒中等心血管***(CVD)的发生呈负相关(即维D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越高)。但目前尚无相关的大型临床随机试验证实额外补充维生素D 对CVD 有益。
维生素D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明确论证,但有关实验表明,维生素D 可能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节血糖水平、减轻脉管系统炎症反应、抗心肌肥大和增生及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欧米伽-3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
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是EPA和DHA,来源鱼油、藻油)也许是降血脂功能获得科学证据支持最多的膳食成分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和中国胆固醇教育***委员会《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2017》中都有记载:高纯度鱼油制剂单用或与贝特类或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能降低TG达30%~40%,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国际脂肪酸和类脂研究学会推荐EPA+DHA每日摄入量不少于500mg,孕妇不少于300mg DHA;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脂肪酸研究会则推荐心脏病人每日应摄入1000mg的欧米伽-3脂肪酸。
总结:
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均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但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显然不是简单补充两个或几个成分就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调整饮食结构。
尽量从鱼类、去皮禽肉、精瘦肉中获取优质蛋白,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蔬菜要占一餐的50%或以上),适量运动。
- 对于已经高血脂的人群,如果不能做到每周两次食用多脂鱼类,补充鱼油是有益的。
为什么多刷牙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刷牙是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
刷牙和心脏病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人都以为刷牙跟心脏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可是现在有新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牙周疾病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中,炎症是最有可能的途径。慢性炎症以及身体对炎症的反应,被认为是引起心脏病的因素之一。
英国和爱尔兰科学家发现负责形成牙齿菌斑和造成牙周炎的“链球杆菌”起到了联接两种疾病的桥梁作用。链球菌一旦进入血液可表达一种叫做“PAPP”的蛋白质。这种大分子有促进血小板凝聚和形成血凝块的危险,这也就说明牙周炎确实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甚至会增加急性心梗的面积。还有研究表示,牙结石可能增加心绞痛的发病率。多项研究证明,牙齿的好坏,与心血管疾病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关专家还指出,每天按时(早中晚)刷牙、每年定期(一年两次)洗牙,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卫生,减少牙周问题,也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慝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那么经常刷牙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吗?
经常刷牙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牙周病与动脉硬化
听起来很奇怪,牙齿怎么跟心脏扯得上关系?
一般人听到牙周病会引起动脉硬化,最初的反应都是嗤之以鼻。但就像一开始大家不相信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的理论,动脉硬化的病因在最近有了重大突破。
2008年一个综合分析七篇高质量研究的论文,发现包括牙周炎、缺少牙齿、牙龈炎与牙周骨骼缺失等牙周病变,会让患者增加1.24~1.35倍罹患冠状动脉疾病的机会。2000年一个名为NHANES I94的大型研究,也发现在5万名长期追踪的医疗工作者中,牙周病与牙齿缺失会增加脑中风的机会,而脑中风与冠状动脉疾病都与动脉硬化有关。
因为证据愈来愈明确,有学者开始建议可以对牙周病患者提示此类讯息,并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有牙齿的问题。
经常刷牙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牙周病为何与动脉硬化有关?
牙周病之所以会引起动脉硬化,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认为牙周不停发炎时,引起发炎的链球菌等细菌偶尔可以跑到血液里面去,进而长期攻击并破坏血管壁。在动脉硬化的病变中,有时可以找到这些细菌造访的踪迹,为这个说法[_a1***_]了理论基础。日本的学者大多持这种看法。
多数欧美学者的想法则不太一样,他们认为牙周病会导致慢性发炎,这种发炎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口腔,而是一种全身性的低度发炎,所以血管内壁的完整会慢慢受到破坏。经年累月之后,破损的血管壁黏上异常的脂肪层,就出现我们熟知的动脉硬化病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4级预防措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血管疾病的4级预防措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47721.html发布于 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