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有何依据?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具体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也是我们常说的的“三高”,也被称为“富贵病”。危害性极大,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200万人,每20秒就有一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
即使现在的医疗技术再发达,治疗手段再高明,仍有很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最终不能完全治愈。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明显的作用。
那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有什么依据吗?
一级预防:在还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 服用阿司匹林发挥预防疾病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阿司匹林除了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因此,对于一级预防,需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等因素进行获益和风险的综合评估。
一般来说,具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吸烟、喝酒、肥胖、家族史、有颈动脉斑块形成且狭窄程度>50%等,建议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性。
二级预防:针对已经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等。通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避免血液中的血栓形成,进而达到预防梗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因此,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也是需要注意的。
长期<span>在吃阿司匹林的朋友很多,可是到底该不该吃,为什么吃,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吃的适应症,很多人却不清楚,于是很多现实的情况是:根本没有相关适应症,吃了很多年,吃到最好,没有起到疾病预防作用,反而吃出了胃出血、脑出血!
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最初的临床应用很简单,主要就是抗炎、解热、镇痛。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现在阿司匹林更多的应用,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性应用。
大家都知道,血小板具有聚集的特性,真是因为这个特效,人体的外部的小伤口,才会迅速愈合。而在体内,而血小板的聚集,正是动脉硬化性斑块,最终形成血栓的重要形成因素。临床研究发现,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具有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减少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疾病的发病风险。
哪些人应该吃阿司匹林?
我们常说阿司匹林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所谓二级预防,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行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如有心源性卒中和非心源性卒中的患者,如某些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阿司匹林都是非常重要的药物,及时的给予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不论是对于急性期疾病的治疗,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二次发作的预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来说,只要是需要进行抗血小板凝集的预防和治疗,阿司匹林都是各国指南的首选用药,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一般都需要长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做二级预防。
所谓一级预防,是指对于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患者,但是属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高危的朋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一种用药方式。请大家注意“高危”这两个字,所谓高危,是指经过评估,心血管疾病在了未来十年内发作几率超过10%的风险等级。现在有些朋友乱吃阿司匹林,正是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估,并不属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的情况,就在吃阿司匹林,这种情况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如何评估心血管疾病未来10年的发作风险几率,临床上有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会综合血脂、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吸烟、家族病史、年龄等多个方面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因此,对于是否要吃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应该经过临床医生的严格评估,不建议私自用药。
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还有一点需要评估的,那就是出血风险,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 要进行服药的安全性评估。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也就是说,在抗血栓方面,它是正面的作用,而对于本身有出血风险的朋友,一旦发生出血,阿司匹林的抵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会影响血小板凝集,导致出血不易止住,这时候,它的药理作用就变成了风险。因此,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评估出血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对于二级预防来说,确需服药的情况,应当评估风险后,注意进行胃黏膜保护等方面的药物干预,对于一级预防,则要综合评判服药的健康获益和出血风险的大小,如果出血风险大,而健康获益小,那么也是可以不服用阿司匹林的。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首先,对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简单地说就是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比如冠心病、脑梗塞等的人,最主要的干预治疗目标是预防再次发生及进展,属于二级预防;对于存在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的人,最终目标是阻止、延缓、预防心脑血管病及意外***的发生,称为一级预防。
其次,要知道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准确地说,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梗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发生,是因为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能与凝血细胞血小板上的聚集因子相结合,使之失去相互聚集成团的功能,从而避免血栓形成堵塞血管。
需要知道的是,血小板并不会随意聚集,是在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有斑块形成时,当斑块发生破裂,其中的粥状脂质物暴露在血液中才会激发血小板聚集。因此,对于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的人,心脑血管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斑块,随时都可能发生破裂;而存在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的人,血管上也可能已经存在斑块而不知道或是随时都可能形成斑块,而斑块什么时候会发生破裂无法预知,只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随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才可能将血栓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这就是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原因。对于什么样人需要进行一级预防,可参考如下基本的评判标准二,标准一是指二级预防人群:
对于阿司匹林的服用方法,通常每天服用100mg;剂型[_a***_]上宜选用肠溶片,相比于普通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在胃中分解而***损伤胃粘膜,需要在空腹时服用,而普通阿司匹林片则应在餐后半小时内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的***;阿司匹林需要每天服用不可间断,要知道血小板每天都有10%死亡同时有相应数量的新生血小板,间断服用将失去抑制其聚集的作用。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阿司匹林是我们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的药物之一,因其对血小板活性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所以目前广泛用于冠心病、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人问,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什么时候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阿司匹林是个好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需充分评估病情后制定个体化方案,切不可胡乱服药。
说到阿司匹林,就不得不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即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但具有相应的危险因素,未来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这时候通过改善和治疗危险因素,以达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则是指已经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通过对疾病本身的治疗,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即二级预防。
目前来看,对于已经存在冠心病、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无禁忌症,都建议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后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对于具有相应危险因素的人群,是否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一级预防,目前建议需在医生评估后决定,一般来说,对于存在男性大于50岁、女性绝经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或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中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开始使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其他人群则不建议。
之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原因在于,阿司匹林本身属于药物,在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出血、胃肠道不适、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所以说,使用需要谨慎,必须听从专业医生指导,方能起到稳定控制病情,并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功效。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切不可偏听偏信,正规使用阿司匹林,是利大于弊。
本文由黎医生谈健康(原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关注@黎医生谈健康,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47963.html发布于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