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苏后康复治疗原则-复苏后治疗的基础措施

本文目录一览:
心肺复苏后最重要的处理措施
1、其他 及时发现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继发感染。对于肠鸣音消失和机械通气伴有意识障碍患者,应该留置胃管,并尽早地应用胃肠道营养。
2、维持有效循环 应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系统及相关因素的评价,仔细寻找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尤其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电解质紊乱存在,并作及时处理。
3、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有条件者应早期应用。7 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在做完心肺复苏后还要予以抗凝治疗以疏通微循环,用钙拮抗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4、降温: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可能因缺氧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导致脑组织温度升高。此时,降温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从而减轻脑损伤。脱水: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可能因缺氧而出现水肿。
康复治疗的四大原则是
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物理、心理和社会干预,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在康复治疗中,有四大原则,它们是:个体化、综合性、连续性和适应性。
个体化治疗原则。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其康复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循序渐进原则 如不会坐的患者,让他自己坐,也可以把一个功能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患者练习;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有***且不要过长,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康复基本原则包括:形神共养、调养气血阴阳。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休健壮,精力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第一是无痛运动:这是康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实施原则,如果出现了疼痛要及时反馈给康复师,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疼痛评分方法是视觉模拟量表法(VisuaiAnalogueScale,简称VAS)。
另外要记得一点,而目前医术界公认的较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康复—手术—再康复”,就是说手术治疗与康复治疗必须相互结合方能保证最佳人治疗效果。
康复基本原则包括多选题
1、康复基本原则包括:形神共养、调养气血阴阳。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休健壮,精力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2、个体化治疗原则。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其康复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3、【解析】在实际的社区康复工作中,各类专业人员要坚持以下原则:①社会化的工作原则;②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③因地制宜的原则;④因陋就简的原则;⑤因势利导的原则;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4、康复工作必须贯彻三项基本原则:1)强调自身功能训练;2)注重整体,即整个人的康复;3)目的在于回归社会,参加社会劳动。
5、个体化 康复治疗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身体条件、生活环境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
精神障碍康复应当坚持的三项原则是
1、第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十六条 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2、第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3、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实施住院治疗条件:①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监护人同意可以住院治疗,不同意不可住院治疗;②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4、保持积极态度和心理健康:积极的心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积极心理调节和应对方式,如认知行为疗法、冥想、放松等。
5、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6、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bfsw.com/post/989.html发布于 2024-01-28